说起这几年普洱茶里最火的概念,非“高杆古树”莫属。每次上茶山,总能看到茶商围着那些笔直的古树拍照,还嘀咕:“够高,这棵能做高杆。”我第一次听这说法的时候,心里直犯嘀咕:不就是长高点的树吗?怎么突然成香饽饽了?
图片
有茶商回忆说:“2008年,我上山收茶的时候,茶农带我去看一棵特别高的古树。那时候没'高杆’这个概念,我们叫它'大高个’,就是长得特别显眼。现在想想,要是放到今天,早就被茶商抢光了。”
高杆古树茶火,是有道理的。一棵茶树能在原始森林里长到十几米高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我见过最高的有二十多米,站在树下抬头看,脖子都酸了还看不到树顶。树龄少说三四百年,有的甚至更久。
图片
高杆古树茶的特点特别明显,就是“野”。生在原始森林里,周围都是参天大树,茶树为了抢阳光,只能拼命往上长。结果树干笔直,分枝少,养分全集中在顶端的几片叶子上。这样的茶叶泡出来,香气高,汤感纯净,回甘也持久。
2015年,我第一次喝真正的高杆古树茶,是在易武一个茶农家。茶一入口,我整个人都愣住——哪像普洱茶啊,更像森林的味道!茶汤带着野花香,还有淡淡蜜甜,喝完喉咙里凉丝丝的,像嚼了薄荷叶。茶农说,这茶是从一棵18米高的古树上采的,一年也就做三四公斤。
图片
不过现在市场上“高杆古树”多得乱七八糟,真真假假。很多商家把普通古树茶包装成高杆卖,价格翻几倍都没人怀疑。真正的高杆古树茶产量很少,哪可能满大街都是?去年我去薄荷塘,看茶农采一棵高杆,光爬上去就半小时,一天下来也采不了几斤鲜叶。
制作上也讲究,鲜叶珍贵,茶农小心翼翼。我见过最仔细的,采下的鲜叶用竹筐单独装,杀青一锅只炒两三斤,揉捻轻手轻脚的,生怕弄坏叶子。做出来的毛茶,条索完整,泡开叶底肥厚有弹性。
图片
仓储也娇气,高杆茶里含物质多,转化快。我存过一批2017年的,放东莞干仓,三年下来变化明显:茶汤从鲜爽变醇厚,香气从花香转蜜香。但要是受潮,那就全毁了。
高杆茶最迷人的,是它的“山野气”。说白了,就是茶里那种原始森林的味道。好的高杆茶喝起来,让人想起雨后的森林,清晨的雾气,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光影,台地茶永远做不到这种感觉。
图片
当然,再好也别神话它。我见过不少茶友花大价钱买所谓高杆茶,结果还不如普通古树茶好喝。喝茶最关键的是自己喜欢,高杆古树茶有它独到之处,但没必要盲目跟风。
这些年,看着高杆古树茶从没人理到炙手可热,价格涨得快。想想这些生长了几百年的茶树,默默活了那么久,突然成了明星,也挺有意思。但不管市场怎么变,茶树还是茶树,懂茶的人永远知道什么才是好茶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,要体验高杆古树茶,找靠谱茶商,少量尝鲜就够。产量少,价格高,没必要跟风。喝茶嘛,最重要的,就是开心。
—已阅—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