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上午,跟表哥出去玩,去了一趟东岳庙。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写了这事,还提到历史上两尊由人而神的尊神:信州城隍桂卿和东岳大帝黄大先。
因为东岳庙是在信江南岸的琅琊山腹地,相对来说属于半山腰,所以离开的时候,是一路下坡。
就在快要到达山脚下的时候,路边有一座水尾社公庙。
水尾,是当地的地名。水尾社公,是当地社神的神名。
所谓社神,就是土地神,民间俗称为社公。
一般来说,旧时的社公庙(土地庙)很小,占地一般从半个平方到几个平方不等。建筑也不高,矮的大抵能到成年人的膝盖以上,高一些的也就是人弯着腰能钻进去。
昨天路过的水尾社公庙,显然是个新建的社公庙,算得上是一间大庙。就一个房间,足有好几十平方的面积。
因为我跟表哥只是路过,没有进去拜,所以并不清楚庙内的啥样子的。只是路过的时候,看到一尊比较高大的神像。
琅琊山毕竟是城市的边缘,算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,才能建起这么一座社公庙。如果是在城市街区,根本不可能找到社公庙。
展开剩余70%社神信仰由来已久,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,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。
古人以二十五户为一社,建社公庙祭祀社神。后来,又有“里社”一说。
有人说,社公(即社神)相当于人间的村支书。
其实,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。
因为人间的村支书,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,权力是有边界的。
如果一个村民,在外地遇到问题,得找事情发生地的部门才能解决,找自己老家的村支书求助肯定是没用的。
然而,社神不一样。
虽然社神表面看起来,类似人间的村支书,但是权力实际上是没有边界的。
如果一个村民,在外地遇到问题,遥拜自己老家的社神求助,肯定是可以得到解决的。
因为社神实际上就是整个大地,只是为了祭祀方便,才会在各处建庙分祀。
也就是说,不论你身在何处,拜的是哪一个社神,事实上都是在整个大地上,拜整个大地。
而整个大地,能承载一切。不论是地面上的一切,还是深埋地底的一切,都归整个大地所有。当你得到整个大地的帮助,你自然什么都不缺。
这也是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中,都十分重视地神法的缘故。在一些正规的法事中,仪轨最初必定要先安土地,然后才开始行法。正所谓是“此间土地,神之最灵”。
广义层面,包括信州城隍桂卿这样的城隍神,以及东岳大帝黄大先这样的山岳神,都属于地神。
狭义层面,地神则专指社神,并不包括城隍神和山岳神。
在佛经里面,地神法属于增益法,坚牢地神的梵文名字,属于随诵成验的灌顶神咒,只要呼叫其的梵文名字,其就已经在呼叫者身旁,为呼叫者赐福。
坚牢地神。图片来源于网络
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、《佛说陀罗尼集经》、《坚牢地天仪轨》等经典中,分别记载着不同的地神修法,功能却全都指向于增益福德与财富。
此外,佛教还有一个至今找不到佛经出处的“安土地真言”,其也被认为的坚牢地神的法门,修法功能也指向于增益福德与财富。
当然,增益法只是地神法的核心功能,不是地神法的全部功能。在佛教的修行实践中,地神法也会被用来招桃花、治病、打官司、驱邪……甚至用来超越六道轮回,究竟解脱涅槃。
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、《坚牢地天仪轨》等经典,也支持地神法用于增益法之外的其他功能。
发布于:江西省七星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